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發展現代農業已成為廣泛熱議的話題,一時間也吸引了眾多社會資本的進入,指向消費升級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已經演化出多種模式。筆者結合眾多農業企業的研究,將基于土地的農業經營模式根據主營產品做了一個總結,將之分為品牌農業、加工農業、科技農業、農業+休閑、休閑+農業、生態+農業,本文將結合企業案例對這些農業經營模式做個探討。
一、品牌農業
品牌農業就是做品牌農產品的農業,這種農業模式是現代農業經營的基礎,講求的是打通從選址、育種、種植到營銷、銷售的全流程管理,并取得相應質量認證和商標權,以提高消費者信任度和市場美譽度,進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獲取更高經濟效益。品牌農業只有做到全流程管理,才能實現品種、品質和品牌的統一,典型代表如“褚橙”,而依靠明星代言、渠道營銷方式創牌的“潘蘋果”、“華圣果業” 等,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品牌農業。
案例鏈接——佳沃集團
佳沃集團成立于2012年,是聯想控股旗下的現代農業和食品產業投資平臺。佳沃集團以品牌為導向,構建起“全程可追溯、全產業鏈運營、全球化布局”的“三全模式”,創新農業種植方式和經營方式,探索了藍莓、獼猴桃為代表的品牌農業模式。目前佳沃集團已經在飲品、水果、動物蛋白和品牌包裝食品等領域建立了領先的全球化產業平臺。
在農業項目布局上,佳沃集團根據地方實際情況采取了多種模式,公司自建基地、“公司+農戶”模式、“公司+基地+農戶”模式。
公司自建基地。佳沃集團在其自建基地均建立了區域經理、片區負責人、技術人員、承包農戶四級管理體系。一個承包農戶管理20~30畝,負責對基地的農作物進行種植、套袋、施肥、剪枝等具體工作。
“公司+農戶”模式。佳沃集團與種植商建立了“植入式管理”合作模式,將自建示范基地的管理模式引入合作經營基地,并為種植商提供了統一的農產品供應、融資渠道和品牌營銷服務。公司向種植商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并參與最后的收益分紅。
“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通過土地流轉,連片實行產業化經營,實現龍頭和基地的相互依賴、風險共擔、共同發展,基地利用現代IT技術在各個生產環節建立無線網絡,實現農業園區植物生長環境的自動信息檢測與控制,實時監測植物生長狀態,實施規范化管理。
二、加工農業
加工農業是指對農產品進行再加工、以提升其附加值的農業類型,其關注點在于加工后的農副產品或食品飲料,而農業生產環節主要確保原材料的供應和品質。加工農業一般是由食品企業自建基地或合作的基地,主要是定點物流運輸,附加值相對較低,但適用面更廣,是解決農產品銷售困難、農村勞動力就業難、農民收入水平低的一個有效途徑。
案例鏈接——匯源集團
匯源集團成立于1992年,目前已在全國建立了140多個經營實體,鏈接了1000多萬畝優質果蔬茶糧等種植基地,建立了基本遍布全國的銷售網絡,構建了一個橫跨東西、縱貫南北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以果汁產業為主體,形成了匯源果汁、匯源果業、匯源農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業務格局。
匯源集團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投資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已經在全國10個省市落地了20個農業產業園區,如中國農谷匯源生態產業園、新疆沙棘深加工基地等,其項目運作模式包括自建生產基地、“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兩種。
中國農谷匯源生態產業園為自建基地,匯源集團計劃建設10萬畝有機谷物種植、50萬畝有機桃、梨、柑橘種植基地和1萬畝花卉苗木種植基地,項目建成后將是集農耕、生產、科研、住宅、交通、旅游、娛樂、休息、養生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
新疆沙棘深加工基地采取的是“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由匯源集團和當地政府共同建設水果基地,生產環節由果農負責,匯源集團主要負責果品的加工、包裝、銷售環節,并為農戶提供技術、資金、培訓等方面的支持。
三、科技農業
科技農業就是以農業科技為基礎,強調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貢獻率,進而實現新的農產品生產和農業經營模式??萍嫁r業一般包括育種農業、智慧農業等,前者如隆平高科主要聚焦在育種,后者如以色列的智慧農業,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6%。
案例鏈接——隆平高科
隆平高科主要從事于雜交水稻、雜交辣椒、雜交棉花、雜交玉米、雜交油菜和優質西甜瓜、蔬菜新品種(組合)的選育創新、快速擴繁和推廣銷售。自成立以來,隆平高科十分注重對種業科技的投入和研發,并將研發創新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公司不僅在中國、印度等過建立了研發機構,同時擁有近萬畝的試驗基地。
隆平高科積極推進有機農業的示范區項目,明月山示范區是其投資建設的第一個農業示范區項目,項目依托江西宜春明月山資源優勢,采用了復合型開發模式,已形成有機農業+旅游+服務的循環產業鏈。明月山示范區建有富硒香米、櫻桃、藍莓等有機認證的農產品,以及中華鱉、鱖魚、山林蘆花雞等特種養殖的珍稀動物,并建有與生產相配套的加工中心、休閑園區。
四、農業+休閑
“農業+休閑”模式是利用當地獨有的農業資源,發展“產業+旅游”為一體的農業,一是打造附加值高的農業,二是發揮農業的多種功能,發展休閑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在休閑農業區,游客可以參觀、采摘水果、體驗農民的生活、還可以住宿和度假。“農業+休閑”模式是以品牌農業為基礎的,延伸發展農業衍生的多種功能業態。
案例鏈接——多利集團
多利集團作為農業+休閑的領軍企業,在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熱帶農業等三大板塊,已形成60多個基地和100余種產品體系,在休閑農業方面也打造出了“多利農莊”的休閑農業品牌。多利集團在全國擁有9大農業基地,有機種植總面積3萬多畝,十多年來已成功服務數百家優質企業和10萬多個家庭。
2016年,多利農莊戰略轉型升級,中國平安投資控股,多利農莊成為“平安好生活”的承載主體,依托平安140萬銷售團隊及7000萬高端客戶資源,拓展新銷售鏈條和營銷網絡體系。多利從有機蔬菜的先導者正式轉型為健康安全食生活方式的提供者。
成都多利農莊項目總規劃面積約2萬畝,以“市民農莊、鄉村創客、造夢樂園”建設主題,激活都市農業的多重價值,構建集休閑農業、養生農業為一體的國際生態旅游度假地和有機農業旅游目的地。項目計劃建設10000畝有機生態農業示范區、大型智能溫室大棚、分揀包裝中心。同時創建農業科創中心,以鄉村創客為載體,以“成果轉化+孵化基地+服務平臺”的模式吸引農業企業和合作社,帶動周邊地區5萬畝生態農業發展。
五、休閑+農業
休閑+農業模式是以農業為環境和背景,以挖掘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當地特色文化資源為主線,其主要關注點在于文化旅游功能和地產的開發運營。休閑+農業模式不太關注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本身的價值,農業更多是以景觀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市民農園等形態存在。
案例鏈接——藍城農業
藍城農業公司由藍城中國(原綠城集團)和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共同成立,是藍城中國四大核心業務——房產(代建)、農業、頤養、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通過科研資源和工商資本高效結合,同步推進種子種苗的研發與推廣,建設融“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美麗鄉村,著力打造涵蓋農業科研與生產、生態休閑與觀光的創新型、高技術引領并輻射帶動周邊發展的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共享共贏的創新平臺。
春風長樂占地約16000畝,由藍城集團和物產中大集團聯手打造,是以農業為基本產業的養老養生、休閑旅游、創業居住的綜合性農林小鎮。小鎮規劃有一環六園,一環為世界農業環,六園分別為香藥稼圃、溫泉溪谷、古寺禪茶、桃源牧場、耕讀人家、森林硅谷。項目分成“莊、村、鎮、園”4級空間體系,主要功能是農業、旅游、創業和頤養。小鎮中心規劃有幼兒園、國際學校、頤樂學院、文創街區、酒店、康養中心和社區商業。
六、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模式也可稱為特種農業,是以現代科技為依托在鹽堿地、沙漠、污染土地等特定土地上發展的農業,注重生態修復與農業發展并行推進。生態+農業模式既有利于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也有利于形成適度規模、資源高效配置的農業生產體系。
案例分析——大生農業
深圳市大生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立足食品安全和健康農業,發展開拓大聯合、大合作、大組織的農業管理與治理方式,以“農業+科技+金融”一體兩翼產業發展模式帶動現代農業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其下屬上海大生農業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包括農業產業投資、種業研發與運營、農產品全球采購和智慧流通、產業鏈金融、農業科技研究與運用、農業土地生態修復與治理、農資和農技服務及基礎設施與建設等。
大生農業與吉林省白城市政府聯合發展燕麥產業,投資建設中加燕麥國際產業園,創新產業發展模式,以“公司+農業合作社(村集體)+產業園區+農戶”模式帶動燕麥種植和種業發展,借助燕麥在生物修復鹽堿化土地的良好成效,逐步實施對白城及周邊2000多萬畝鹽堿化沙化土地的改造治理,有效實現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推動一二三產聯動發展和精準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