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關于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
創意產業園的發展演進
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四種發展模式
案例鏈接——上海8號橋
※動態資訊※
2018年7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重點發展創意設計、媒體融合、廣播影視、出版發行、動漫游戲、演藝娛樂、文博非遺、藝術品交易、文創智庫等9大領域,并提出9大組織實施產業促進行動。在創新發展的主攻方向上,《意見》提出:全面推動文化科技融合,打造數字創意主陣地;率先布局內容版權轉化,形成文化創新策源地。
※主題解析※
目前,國內的創意產業園發展模式從原動力來看,主要分為藝術家主導、政府主導及開發商主導三種類型,本文主要探討由開發商投資建設的文化創意產業地產。近年來,在政策利好、投資促進、消費引領、科技進步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文創產業地產正迎來新的爆發點,新業態、新載體、新模式不斷涌現。
※主題觀點※
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四種發展模式
從整體脈絡上看,我國的文創地產經歷了從1.0時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藝術辦公”,到2.0時代文化創意街區的“休閑范兒”,再到3.0時代文化創意社區的“生活氣息”,文創地產開始超越創意,越來越接地氣。結合東灘顧問的咨詢實踐,本文將重點探討四大熱門領域——文創產業園、創意街區、文創社區及文創小鎮,通過案例借鑒及開發要點解析,以期為企業投資文創地產項目提供參考。
一、文創產業園
1、發展背景
在全球語境下,文創產業園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彰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作為一種產業集聚的形式,文創產業園最早興起于歐美國家。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創建文化創意產業園、并利用園區模式成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國家,自1956年美國人喬?曼庫首次提出了孵化器概念,并在紐約成立了第一家企業以來,美國的文創產業園發展至今已經半個世紀。作為美國文創產業的代言——好萊塢影視產業基地,最初是從吸引一批逃避專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獨立制片商來此辦公、拍攝而發展起來。
縱觀我國的文創產業園的發展,不論是載體空間還是產業主題都發生了變化:最初的雛形源于舊城改造,大規模的城市更新需要大量的人財物的支撐,而以老廠房、老建筑為基礎的文創產業園之所以火熱,一方面是因為可以盤活工業地產存量,企業效益實現可持續增長、國有資產得到保值增值;另一方是因為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推進了城市建設的有機更新,創造了社會就業崗位,改善了城市人文與生態環境,也為政府增加了財稅收入。因此,老廠房、老建筑產生了文創產業園的萌芽,產業主題則以單一的藝術設計產業為主導。而隨著文創企業的集聚,圍繞文創企業提供的服務配套越來越完善,逐步形成了文創產業集聚區,產業主題也日趨多元化,涵蓋設計策劃、藝術創作、技術創新等領域。
2、內涵概述
文創產業園作為創意產業集聚之地,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創意機構、企業或個人為主體的創意類產業辦公集聚。根據東灘顧問研究,不同于傳統辦公園區,不同于傳統的文創園區,新的文創產業園區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在客群定位上,文化創意相關企業通常門類豐富,涵蓋創意設計、影視傳媒、動漫網游等領域;且以中小企業為主,創意研發是企業的主營業務。
在服務內容上,搭建文創產業孵化服務平臺,拓展文創孵化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培育創新型活動,并通過活動的品牌效應,集聚資源、資金、信息、技術等要素,反哺產業招商和產業孵化;建設智慧園區,線上提供一站式園區服務。
在業態組合上,以研發基地、LOFT辦公、聯合辦公、創意設計工作室為代表的辦公業態為主導,此外,還導入文化交流展示館、原創品牌展覽空間等,為文化創意產品提供展示及交易的場所。
在運營管理上,突破傳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二房東”模式,探索“房地產+服務”的輕資產模式,主動參與文創產業園的運營,具體做法有兩種,一種是自行成立文創產業運營機構;一種是投資并購成熟的文化創意產業運營企業。
二、創意街區
1、發展背景
文化新經濟時代,文化與經濟的關系已經由經濟助推文化產業發展逐步轉變為文化引領經濟發展,文創產業的發展也相應呈現出“產業園區化、園區街區化”的趨勢。文創產業園區本質上以文創產業集聚發展為核心,在發展過程中難免出現為集聚而集聚的現象,導致內在生長動力不足,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集聚效應,較難為文創產業的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動力支持。因此,文創產業園區的街區化發展成為必然,這對于推動文化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高端化發展有積極的意義。
如果說創意產業集聚是文創1.0時代的特征,那么,商旅文融合發展成為文創2.0時代的重要特征,具體表現為文化創意街區的應運而生。從某種程度上,創意街區是對文創產業園區的一種很好的提升和補充,不僅能夠傳承地區文化傳統,而且還能夠以創意消費為引導,實現文化創意和新興科技的完美融合。相較于文創產業園區,創意街區呈現對外開放式,對于集聚區域人氣、促進產業發展、激發文化活力具有明顯優勢。
2、內涵概述
不同于傳統街區,創意街區強調將藝術感悟融入經濟載體,實現文化創意產業和商業的完美融合。而文化創意產業在本質上是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集合,內容的原創性和創新性是文化創意產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產品實現高附加值的關鍵所在。因此,創意街區在發展過程中只有找到專屬的主題,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目前,國內的創意街區按照發展主題的不同,可以分為藝術創作街區、時尚消費街區、科技娛樂街區。
創意街區類型劃分及業態構成一覽表
主題街區 | 招商定位 | 業態分類 | 業態配比 |
藝術創作街區 | 音樂、美術、視覺藝術等從事藝術創作的個人或創業公司 | 藝術辦公:手工作坊;藝術家工作室、聯合工作室;LOFT、SOHO、藝術家酒店 展示交易:畫廊、美術館、音樂館、攝影館、動漫體驗館等;競拍中心、版權交易中心;秀場;企業文化會所 | 文創辦公業態為主,商業休閑作為配套 |
時尚消費街區 | 概念店、文創餐飲、文化活動領域的從業個人或公司 | 概念消費:涵蓋品牌時裝、美妝、食品、家居、圖書等領域的概念店,線上交易+線下服務結合,傳遞品牌價值觀 文創餐飲:創意咖啡、主題酒吧 文創市集:定期舉辦創意活動 | 文創休閑業態為主 |
科技娛樂街區 | 數字科技、娛樂領域的從業個人或公司 | 科技體驗:VR體驗館、電競俱樂部、科幻游樂園 娛樂體驗: 3D體驗館、兒童場景游樂園、室內新娛樂集合店、演藝劇場 | 科技娛樂業態為主 |
結合創意街區的主流開發現狀,可以得出創意街區的開發形式主要包括全新物業開發(打造獨立的文創街區,文創業態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內和存量物業盤活(通常在現有商業綜合體內植入文創業態,面積在1000-5000平方米左右)兩種,房地產企業可結合自身情況選擇進入。
三、文創社區
1、發展背景
互聯網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文化創意蔚然成風。文創消費從傳統渠道變成了互聯網社群,創意者、生產者、消費者等各個相關的文創主體除了線上交流外,更多地需要進行線下互動。只有得到政策、資本、用戶的反饋,才能加速文創產品的迭代和落地。換而言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不僅有專業人士、藝術家的參與,更有社區與普通消費者的共同創作。因此,單一的、環閉式發展的文創產業園區勢必轉型為多元的、開放式發展的文創社區。
在文創3.0時代,文創社區強調將設計感與藝術感融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與普通意義上的工業園區、高科技園區相比,更注重文創產業與社區生活的聯動發展。一方面,借助社區民眾的力量,通過溝通、互動與體驗,文創產業實現了“創新內容、集聚流量與轉化消費”;另一方面,將文創產業的發展與改善社區居民生活空間相結合,通過打造多種文創業態的創作、體驗、交流基地,完善文創生態圈,為社區居民提供文化服務,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2、內涵概述
文創社區除了具備企業集聚、產業鏈接、創業孵化、平臺服務等創意生產功能外,還必須融合創意消費及創意生活功能。作為創意生活的重要載體,文創社區是提供全面社區服務的文創園區,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種是依托村落、城郊社區發展而來,文創產業發展與社區生活相輔相成,因此在空間布局、功能設置上處處考慮到與社區生活的緊密聯系;另一種是由于文創產業園的發展帶旺了片區發展后,配套社區服務功能,甚至園區會發展成為獨立的文創社區。
根據東灘顧問研究,國內文創社區主流的建設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地產商主導,以萬科、天行九州為代表,出于戰略發展需要涉足文創領域;一種是創意企業主導,以盛大網絡、77文創為代表,這類型的企業憑借其文創IP優勢,要么跨界地產行業,要么與地產商合作,從而實現IP變現。
四、文創小鎮
1、發展背景
華僑城以“文化+旅游+城鎮化”作為“城鎮化”戰略核心,以“旅游+互聯網+金融”作為戰略支撐,在廣東、四川、云南、海南等地布局文創小鎮;泰禾集團牽手網競科技,涉足電競小鎮;華夏微影文化傳媒中心整合各種優勢資源,在全國因地制宜打造一系列微電影小鎮,拓展微電影產業鏈……文創小鎮受到房地產商的青睞,主要背景如下:
一是政策利好。2016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聯合財政部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在政策紅利和部分特色小鎮成功案例的示范下,房地產商響應號召,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
二是市場旺盛。2020年我國人均GDP將超過1萬美元,標志我國的消費結構進入精神文化消費的高速增長期。文創小鎮建設的背后是千億級市場,以各大房企為代表的投資商和開發商順應趨勢,將文創產業導入小鎮,提高小鎮文化品位,提升小鎮核心競爭力。
三是產業轉型。自2011年前后,標桿上市房企的毛利率和凈利率都在持續下滑。因此,多元化發展成為房企的唯一生路。而政府積極籌劃特色小鎮建設,給房企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房企建設文創小鎮,不僅能借助較低成本獲得大量土地開發權,而且能在后續文創產業經營中持續獲取穩定的現金回報。
2、內涵概述
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多產業的融合性、軟要素的集聚性、消費驅動的引導性、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等特征,而特色小鎮則強調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四位一體,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創意產業的特征與特色小鎮的建設訴求一脈相承。
作為融合特色文化、特色產業、特色景觀、特色品牌、特色管理及運營于一體的創新創意空間,文創小鎮在主題選擇上,圍繞文化IP可以打造一系列特色小鎮,比如以數字內容產業為主導的影視、動漫、電競小鎮;以文化旅游產業為主導的文旅小鎮;以文化藝術產業為主導的音樂、繪畫小鎮;在業態組合上,集合文創辦公、休閑度假、社區生活等多元業態;在運營管理上,本著“開放共享”、“跨界融合”、“互聯互通”的理念,創造社區亞文化將人群聚合起來,從而實現長效運營。
※案例借鑒※
案例鏈接——上海8號橋
企業概況:上海啟客集團前身是香港時尚生活中心集團,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極富創意及前瞻性、并將國外先進的商業地產管理技術與本土思想哲學完美揉合的商業房產開發及管理公司,致力于成為中國商業地產領域中極具影響力的商業平臺。
2016年,金地集團旗下金地商置以股權并購的方式收購了上海啟客集團,合作成立了啟客威新管理公司,并完成收購上海8號橋項目公司85%股份,實現了商置商業開發、運營實力與啟客集團活化舊改能力的強強聯合。
項目簡介:8號橋位于上海建國中路8-10號,由20世紀70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車制動器廠的老廠房改造而成。項目分四期開發,占地11畝,總建筑面積1萬余平米,吸引眾多創意類、藝術類及時尚類企業入駐。
業態構成:核心是創意辦公,商業休閑僅作為配套,且商業業態相對單一。其中,創意辦公占80%,涵蓋建筑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影視廣告、動漫網游等十余種設計行業領域;配套服務占20%,以餐飲為主。
智慧服務:借助致遠協同辦公平臺強大的信息化功能,八號橋針對園區建設、空間服務、品牌推廣和市場開拓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通過技術融合、模式升級,加速推動集團在信息化管控的跨越式發展。
商業模式:2017年8月底,8號橋項目ABS“嘉實金地8號橋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成功認購發行,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首單文化創意園區資產證券化產品。除了金融創新的意義以外,也給以輕資產運營為主的地產企業打開了新的融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