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關于深入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的意見
“一村一品”的內涵
單品戰略開啟農業發展新模式
褚橙的發展模式
※動態資訊※
2017年12月27日,農業部發布《關于深入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的意見》。意見提出:通過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力爭到2020年達到以下目標:
——特色主導產業突出。將有條件的貧困村建設成為“一村一品”專業村,每個村至少明確發展1項特色種養業、傳統手工業或休閑觀光農業等,主導產業產值占全村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0%以上。
——主導產品知名度提升。貧困地區專業村按照標準化要求,全面實行無公害生產,部分專業村通過綠色食品或有機農產品認證。有條件的專業村擁有注冊商標,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
——新型經營主體有效帶動。每個專業村至少建有1個農民合作社或與龍頭企業有效對接,能按照市場需求組織農民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并提供技術、信息等社會化服務,農業生產具有較高的組織化程度。
——農民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專業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能掌握1-2項實用技術,從事特色產業的貧困戶家庭農業經營收入水平比目前有明顯提高,促進產業扶貧對象如期實現脫貧。
※主題解析※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以村為基本單位,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通過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使一個村(或幾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和產業。
開展“一村一品”的農村應滿足以下條件:
1、經營形式。從事糧、棉、油等大宗農產品生產的,必須是優質專用品種,并與產業化組織建立相對穩定的關系。
2、主導產業的規模。從事種植、水產養殖的,種植面積或水產養殖面積要達到本村農用地面積(指耕地、林地、園地、牧地、灘涂或水面等)的70%以上;從事牲畜、禽類養殖的,要有規模化的養殖小區,養殖小區的養殖量要達到總養殖量的50%以上。
3、主導產業或產品收入占全村各業總收入的比重達到50%以上。
4、60%以上的農戶從事主導產業或產品生產經營活動。
5、農戶從事主導產業或產品經營活動的收入占農戶家庭經營收入的比重達到70%以上。
※主題觀點※
單品戰略開啟農業發展新模式
一直以來,發展“一村一品”,是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培育農村主導產業的重要途徑。2018年出臺的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提出,“實施產業興村強縣行動,推行標準化生產,培育農產品品牌,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新格局”。根據東灘顧問的研究,發展一村一品、一縣一業,關鍵在于實施系統的農業單品戰略,而不只是引導農民的經營行為。
一、農業單品戰略的內涵
農產品發展的核心在于品種、品質和品牌三品工程,農產品種養、加工、銷售各環節具有復雜性,且不同農產品的在產業鏈環節的復雜性不同,造成了現代農業經營的復雜性。隨著農業全球化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農業的發展,傳統的小農經營模式加速淘汰,現代化、規模化的農業將成為未來的主流農業模式。
農產品單品化戰略是指一個地區圍繞具有優勢的農業單品,構建起育種—種植—加工—流通封閉式全產業鏈體系。農產品單品化戰略是一種工廠化的農業發展模式,它迎合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趨勢,有利于推進農產品的規模化、標準化、可溯源化、品牌化運作。
農產品規模化
·有利于引導農產品規模化種植
農產品標準化
·有利于實現農產品標準化種養、加工、包裝、流通等
農產品可溯源化
·有利于建立農產品安全管理,實現農產品全程安全可追溯化
農產品品牌化
·有利于實現農產品聚焦中高端,實現農產品品牌化營銷
二、農業單品戰略的落地
關于農業單品戰略,其基礎是品牌農業,這方面已有很多的公司化實踐,如經常被人們提及的褚時健的褚橙、柳傳志的柳桃等,講求的是打通從選址、育種、種植到營銷、銷售的全流程管理,并取得相應質量認證和商標權,以提高消費者信任度和市場美譽度,進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獲取更高經濟效益。品牌農業只有做到全流程管理,才能實現品種、品質和品牌的統一。
而落實到一個地區,如何實施農業單品戰略,構建起單品育種—種植—加工—流通的封閉式全產業鏈體系呢?我們認為,首先需要導入公司化運作機制,培育公司化農業經營主體,其次需要充分利用科技、互聯網+、大宗交易、產業基金等新技術、新模式,為此我們創新設計了農產業互聯網單品運作模式,主要包括四個關鍵點——單品平臺運作公司、農業產業發展基金、電商化平臺和科技公共服務平臺。
1、單品平臺運作公司
一般由地方政府聯合農產業運營商,成立單品平臺運作公司,負責單品從育種改良對接、種養技術支持、統一加工收購及產品流通的全產業鏈運作。單品平臺運作公司向上對接產業發展基金,向下成立各個子公司,負責單品的全產業鏈化上各個環節運作,整體解決單品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中的各環節問題。
育種優化
·對接農科院先進農業技術,推進農牧品種當地優化改良
種植示范
·建立農牧種養示范基地,發揮示范帶動效應
規模種植
·市場引導農戶擴大種養規模,形成規模效益
產品流通
·成立第三方冷鏈物流公司,實行統一冷鏈、倉儲及流通
標準加工
·制定農牧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實現標準化產品加工
統一收購
·與小農戶簽訂合同,對標準化農產品實行統一收購
2、農業產業發展基金
結合農業改造升級需求,提供農業基金,服務本地龍頭企業培育及異地龍頭企業招引,解決產業發展資金來源問題。農業產業發展基金可以直接投資單品平臺運作公司,而不是一個個種養項目、加工項目等,由單品平臺運作公司直接運用基金進行農業整體投資運營。
3、農產品電商化平臺
從農產品交易模式看,主要有網絡期貨交易、網上期權交易、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網上交易(B2B)、農產品網絡零售(O2O為主)。
從網絡期貨交易看,大連、鄭州、上海三個期貨市場農產品期貨交易達到9.53億手,交易額達到45.53萬億元。從網上期權交易看,大連、鄭州兩個期貨市場農產品分別有期權交易品種豆粕、白糖,均采取網上撮合交易的方式,2017年交易512萬手,交易額達到38.23億元。雖然交易金額很大,但期貨交易所牌照申請困難,期貨交易品種申請交易流程復雜,這兩種模式的普適性比較差。
從大宗商品電子交易看,2017年我國各類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達到1969家,其中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來說是585家,占29.7%,如生豬交易所、海洋商品交易中心、重慶咖啡交易中心、美菜、一畝田、沁坤等。大宗商品電子交易的實物交收額超過10萬億元。基于地方具有規模化效益的農產品,可以搭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融入農業供應鏈金融功能,做大單品市場規模和影響力。
從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網上交易(B2B)看,在農產品流通中發揮著主渠道的作用,大約占70%左右。近幾年,如“深圳農產品”的網絡交易市場、北京岳各莊批發市場食迅網、廣西糖網等,都實現了很好的發展。因此,可以搭建B2B電商平臺,撮合農牧產品買賣雙方企業交易,還可以提供信息咨詢、物流服務等服務。
從農產品網絡零售(O2O為主)看,近幾年發展非常迅速,典型項目如我廚、每日鮮、盒馬、叮咚等。針對個體終端消費者,可以搭建O2O全渠道電商平臺,實現線下展示體驗、線上交易、全渠道流通。
綜合來看,可以市場訂單為基礎,基于不同農產品,構建B2B電商平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020全渠道銷售的垂直電商產業平臺,改造提升地區的農牧業交易格局。
案例鏈接:廣西糖網
這是一個關于單品農產品B2B交易平臺案例,廣西糖網主要提供信息、質檢、倉儲、運輸、保險、結算等服務,實現上游食糖生產廠商、原材料供應商等于下游用糖企業的對接。
自2003年改制以來,廣西糖網已連續十余年成為國內最大的食糖現貨批發市場,也被稱為“中國糖業第一網”。它是我國第一家提出以食糖現貨和物流配送為發展方向的食糖批發市場,首創了獨具特色的“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食糖流通模式,通過信息、質檢、倉儲、運輸、保險、結算等第三方物流配套,廣泛開展食糖現貨交易,通過整合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和物流,充分發揮全國食糖產銷橋梁和市場資源配置作用,有效降低食糖流通費用,提高食糖流通效率,基本實現食糖“網上交易,當天交收,就近提貨”,成為食糖流通領域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優秀典范。
4、科技公共服務平臺
科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引擎,農業單品戰略更是依賴于科技的支持,包括育種育苗、種養技術、生產設施、農業物聯網等。我們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發展戰略研究中,為地方政府推薦了一家企業,他們擁有一整套的番茄工廠化技術,土地、大棚與品種高度匹配實現最優化的品種選擇,采用光伏薄膜發電的設施大棚具有18項專利,300項標準化工序的管理技術,實現與傳統農戶種植相比節省50%肥料、60%農藥、70%水。
在單品科技平臺的打造上,一般可以由地方政府支持,引入第三方公司發起成立技術轉移公司,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和授權;技術轉移公司管理服務平臺,上游對接科研院所,進行品種繁育與本地改良,制定產業和產品標準;下游對接本地種養企業,推進科技項目落地。
※案例借鑒※
褚橙的發展模式
褚橙是近年來最成功的品牌農業案例,褚橙的發展得到了衢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對于衢州地方政府來說,推進褚橙的發展就相當于在落地一個農業單品戰略,并且做得非常成功。褚橙模式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引入社會資本,基金化運作:引入廣東前潤并購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與褚橙品牌旗下公司新平勵志果業有限公司聯合成立前潤母基金,下設文化教育產業、農業方向的基金;國際或國內產業整合與資本運作,發揮基金決策的靈活性,快速鎖定優質資源,從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穩健的增長。
育種及技術支持: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科研院所”經營模式,聘請專家、引進人才、培育品種、鉆研栽培管理技術、自制有機肥、配套水電路、打造一流團隊;制定了“衢州椪柑生產技術規程”、“地理標志產品衢州椪柑生產技術規程”、“衢州椪柑出口技術規范”等系列標準規范,不斷加快規模經營的擴張。
示范推廣,規模帶動:“企業承包與管理反包”相結合的橘園流轉模式。主要做法為:由政府協調,幫助有技術和資金優勢的企業開展連片規模流轉橘園,企業獲得橘園承包經營權后按照生產標準制定每月的工作計劃。土地流轉后,有意向繼續回到橘園工作的農戶,可向企業申請承包橘園的田間管理工作,要求農戶采用統一的技術管理措施,從品種選擇、苗木培育、規范建園、田間管理、采后處理等各技術環節嚴格把關,可持續發展。實現規模經營、統一管理、標準化生產等。
統一包裝銷售,形成直銷、網銷和團購覆蓋線上線下銷售體系:線上通過天貓淘寶(褚橙水果旗艦店、實建水果專業店、實果紀、褚氏新選旗艦店)和本來生活網銷售;線下省內產品直供;及不斷回收補貨;省外嚴選零售商認證。
褚橙莊園:種植基地+旅游目的地。2013年春,“褚橙莊園”項目建設正式啟動,分為賓館區、農家樂區、生態養殖區、休閑垂釣區、果園區5個部分。山頂部分可提供商務會議和接待高端游客,山腰部分建設以農家樂為主的餐飲店。以褚橙莊園為依托,這里已建成集文化展示、會務接待、旅游培訓、休閑觀光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態旅游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