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日本欧美特级视频/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亚洲天堂男人网/美女黄十八岁以下禁止观看

從地質公園到地學旅游綜合體(東灘視點75期)

發布作者:東灘智庫瀏覽次數:

本期導讀:

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編制技術要求

地學旅游的概念和內涵

體驗式地學旅游將會火起來

秦皇島柳江地學博覽園


※動態資訊※


2016725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行政審批改革有關精神,國土資源部已取消了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審批在國家地質公園地質遺跡保護區外的園區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工程建設活動審批。為加強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和建設工作的事中事后管理,有效保護地質遺跡資源,促進地質公園與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國土資源部修訂了《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編制技術要求》。


※主題解析※


地學旅游,是一種以自然、地質、地貌、地理、科普與人文地理景觀等為載體,承載地球科學、自然科學、歷史文化、地理信息等內涵,以觀光游覽、研學旅行、科普教育、科學考察、尋奇探險、養生健體為主要形式的益智、益身等旅游活動。

目前,地學旅游正在成長為一個專項旅游品種。在地質公園誕生之前,雖然已有地學旅游活動,但在內容上、規模上、運營上、影響上仍達不到一個專項旅游品種。隨著2000年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歐洲地質公園的面世,以及2004年世界地質公園的誕生,全球性地學旅游正在蓬勃興起。

我國擁有33家世界地質公園、241家國家地質公園(含建設資格)、72家國家礦山公園、660家濕地公園、135家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含地質博物館)、84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還有數百家省級地質公園、省級礦山公園以及以地學景觀資源為主的眾多世界自然遺產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為開展地學旅游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主題觀點※

體驗式地學旅游將會火起來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業發展十分迅猛,而集自然遺跡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地學旅游更是方興未艾,呈現出跨越式發展的良好勢頭。

地學旅游不僅僅是觀山玩水,隨著人們對旅游體驗的日益關注,針對現代游客互動、體驗的新需求特點,體驗式地學旅游產品不斷涌現出來。通過創意一系列的參與性、互動性和融入性的活動或項目,讓游客在游山觀水的同時,還可以在游覽中得到地學娛樂、地學探奇、地學觀光、地學主題美食、地學養生、地學文化等多個方面的體驗,獲得高層次的精神享受。

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一般以一定分布范圍的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融合了其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和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已經成為人們高質量旅行的熱門選擇。安徽黃山地質公園、河南云臺山地質公園、云南石林地質公園、湖北神農架地質公園等,不僅是國內知名的旅游地,也作為世界地質公園每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觀光游玩。地質公園是地學旅游發展的主要依托,其發展方向在于深入挖掘原生態的地學元素,在保護和修復原生態的基礎上,在公園周邊增加更多的科普學習、互動體驗的內容,讓游山玩水變得更加有趣、有料。比如去美國黃石公園旅游,也可以逛逛周邊的槍支博物館等地,感受一下當年西部牛仔的風情。


地質博物館

地質博物館是一個常見的地學旅游產品,但由于定位問題多成了少人問津的公共設施。地質博物館可以集成地學科普、地學休閑、地學娛樂、地學信息、游客服務等多種功能,借助多種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V) 3D動畫等,可以讓深奧的地質知識趣味化,增加普通游客尤其是青少年的興趣。更好的是,將地質博物館與地質公園搭配起來,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新建的地質公園博物館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博物館設置了中央廣場區、靜態地質博物館區、動態“張家界地貌”5D體驗區、親水文化休閑區等,收藏與展示了大量與張家界地貌有關的自然和生物標本,并運用5D技術生動地傳播張家界自然科學知識和歷史文化知識。

地學旅游拓展營地

我們常說的科普體驗基本上算是對事物粗淺的認識,了解一些相關的科學文化知識,再進一步就是科學考察、研學基地。可以依托地學景觀資源為主的各類景區,面向地學愛好者建設地學內涵豐富的地學旅游研學基地,確保一定規模和較高管理服務水準,能夠激發游客求知、審美、教育、娛樂、康體養生等多種動能。這樣的地學旅游研學基地也可以面向所在城市群區域的家庭客群、青少年群體,由地學愛好者、志愿者們現身講解知識或組織戶外拓展活動,打造親子型地學科普體驗基地、青少年地學教育拓展營地。

地學文化創意產業園

豐富的地學知識和文化,融合地理空間技術、信息科技要素,可以衍生出豐富的地學影視、文化、設計等地學文化創意產品,這就為建設地學文化創意產業園提供了市場空間。地學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內容可以包含地學休閑游憩、地學文化主題酒店、地學文化美食園、地學影視文化園等等。近年來,各種創意地圖改變了人們對地圖的傳統思維,成為了一種熱門的創意產品。《舌尖上的中國》在中央臺熱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各地豐富的文化美食成為了很好的旅游資源。在地學旅游中創新應用VRAR3D技術,打造新奇、刺激的數字娛樂業態,可以打造地學文化娛樂集群。


地學文化養生園

世界各地的養生文化各有特色,如日本溫泉養生、泰國美體養生、法國莊園養生、瑞士抗衰老養生、美國養老養生、韓國美容養生、阿爾卑斯高山養生等,同時也發展出不同的養生旅游模式。我國的養生文化博大精深,東西南北中各地的養生文化也可謂是異彩紛呈,無論到海南、到云貴、到江南,還是到西北、到齊魯大地,你都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地域養生文化。養生園不能只是做做SPA、流于俗套,更要結合地學文化,在環境、建筑、產品、技術、服務等方面做出地域特色、做出文化品位。

地學旅游綜合體

國家地質公園建設不斷催生著地學旅游產品的發展,地學旅游正在成長為一個專項旅游品種。東灘顧問在湖南地理小鎮策劃中提出了地學旅游綜合體的模式,依托地質公園和博物館的建設,挖掘利用周邊各類資源(生態、科技、創意),借助地理數據化和數字娛樂技術,創新打造“地學旅游”文旅綜合體模式,現實與虛擬相結合,構建“地理文化+科技體驗+互動娛樂”的文旅產品體系,以主題旅游融入區域旅游圈層,形成主題性文化旅游目的地。

相對于一般的旅游產品,地學旅游可以增加旅游產品的科學含量,發揮資源的深層價值,增強旅游產品的體驗性。隨著人們旅游品味的整體提升,深層次的體驗式旅游產品將會備受關注,從地質公園到地學旅游綜合體,從地學文化娛樂到地學影視文化,從地學文化美食到地學文化養生,相信體驗式地學旅游將會逐漸火起來。


※案例借鑒※

秦皇島柳江地學博覽園


秦皇島柳江盆地珍藏著內容豐富的地質遺跡資源和風景優美的自然景觀資源,是公認的天然地質博物館,平均每年前來開展野外教學實習的院校70多所,近1.5萬人次。為更好發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地質公園的各項功能,柳江盆地地質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建設了集教學實習、科學研究、科普展示于一體的綜合性地學博覽園。

秦皇島柳江地學博覽園位于河北秦皇島撫寧縣石門寨鎮上莊坨村,占地面積350多畝。由柳江地學實習基地、秦皇島柳江地學博物館、地質災害科普體驗館和科普廣場四部分組成。

秦皇島柳江地學博物館建筑面積8122平方米,由地球科學廳、柳江盆地地質遺跡廳、巖礦化石標本廳、秦皇島國家地質公園景觀廳、多媒體報告廳等五個單元組成。博物館運用圖版、視頻、模型、仿真場景、實物標本等手段,揭示了宇宙及太陽系、地球結構、地質作用、生物演化、柳江盆地海陸變遷及其寶貴的地質遺跡資源和秦皇島美麗的地質自然景觀,展示內容涵蓋了地球科學、柳江瑰寶、巖礦化石標本賞析、秦皇島地質風光等內容,富于科普教育和地學知識宣教功能,是融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地學博物館。


室外科普廣場建設面積10000余平方米,由搖籃曲廣場、地質遺跡微縮景觀墻、標本廣場三部分組成。以群雕、地質遺跡微縮景觀墻、大型巖礦石標本展示的形式,展現柳江盆地在地球演化過程中由于地殼運動、巖漿活動、沉積環境變化作用而形成的各種典型地質現象景觀和地質前輩們奉獻于地質事業的工作場景。這里詳細介紹了有關地學基礎知識,展示各種地質遺跡資源的多樣性和典型性。


地質災害(科普)體驗館是由一座80余年歷史的舊建筑改造而成,分為科普展廳和4D動感影院兩部分。科普展廳介紹了地質災害的種類,危害,及如何防止、避險等科普常識:4D動感影院通過科普影片模擬了地震、火山、海嘯、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現象,使公眾切身體驗地質災害的發生過程和嚴重的破壞程度。這些可以提高公眾對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意識,提高全民防災意識、知識水平和避險自救的能力。

秦皇島柳江地學實習基地建設了教師公寓、學生食堂、教師餐廳、水房、鍋爐房、浴室、超市等基礎配套設施,可同時接納1300多名師生開展教學活動。教室、乒乓球室、臺球室、電教室、籃球場、羽毛球場、公用電話等教學文體設施一應俱全。柳江地學實習基地環境優美,是開展教學實習、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夏令營活動的理想場所。



聯系東灘
如果您需要我們提供項目咨詢、運營顧問、專題研究等方面服務,請點擊“業務聯系”填寫需求信息,以便我們盡快做出回復。
咨詢熱線: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業務聯系
微信掃一掃
立即關注東灘智庫

業務聯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