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互聯網+大健康”,并不是簡單的線上線下的取代或沖擊,而是一片新的創新和價值藍海,這不是一種簡單的消費搬家,它應該一種從內到外的全新改變,一切都只是剛剛開始。
——易恒健康CEO王影
一、“眾馬”同槽,看“互聯網”如何續寫神話?
在互聯網時代,成就了多個馬云、馬化騰等多個互聯網“巨咖”,也成就了多個互聯網企業“神話”,互聯網致富圣經備受推崇,“互聯網創世紀”已成為不少創業者、投資家重視的“武功秘籍”,前赴后繼地投身于互聯網浪潮中不可自拔。然而,全球第四波財富——互聯網時代格式已經初成體系,如雨后春筍的互聯網企業們,越發覺得傳統互聯網大咖“四兩撥千斤”、“以小博大”的財富神話難以復制,如何在互聯網浪潮中分一杯羹,避免踏入“互聯網”投資陷進成為重中之重。
互聯網業內的一句經典的話也許能讓你一夢驚醒——“打敗馬云的一定不是下一個淘寶”?;ヂ摼W的未來一定不是單純的復制,而是要用互聯網的思維去掘金傳統行業——新的商機呼吁新的模式。
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推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此后,“互聯網+”迅速躥紅,并成為眾多行業追逐的風口。“互聯網+制造業”、“互聯網+農業”、“互聯網+旅游”等等概念不斷被熱炒,誕生了許多新業態和投資機會。
那么,打敗馬云的將會是誰呢?馬云自己的話也許更能說明一切——“下一個能超過我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里。”當“互聯網”與“大健康”相加,全球財富第四波(信息技術產業)和財富第五波(健康產業)的親密接觸,必然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煙火,也許是下一個億萬富翁、也許是下一個企業巨艦、也許是下一個經濟引擎……“互聯網+大健康”,不僅會帶來巨大的投資價值,也會帶來巨大的社會價值。健康信息技術產業目前已經成為國內外各類企業的投資新寵,成為了“互聯網+”投資風口中的風口。
二、“高手”對話,看“大健康”如何創富未來?
隨著“健康時代”和“消費時代”的到來,人們已經不再滿足簡單的醫療需求,消費者們追求個性化的健康解決方案、追求便利化的健康消費服務、追求智能化的健康消費體驗……投資商們開始利用信息技術來滿足消費者日益增加的健康需求,“互聯網”和“大健康”兩大“武林高手”進入了深度對話階段——阿里巴巴斥資13億港幣入股中信21世紀,馬云的觸角已經伸入大健康領域;騰訊基于微信端推出“智慧醫療”項目;“百度醫生”則密集簽約公立醫院……那么,互聯網到底給“大健康”帶來了哪些市場變革和產業創新呢?
1、“健康+互聯網”思維
當然,首要的變化就是互聯網思維帶來的消費便利性,在全國刮起互聯網颶風的大背景下,健康產業互聯網化也成為時代風潮。主要可以表現為:
(1)銷售渠道網絡化
針對傳統的藥企、保健品企業以及健康服務企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建立自己的品牌網絡,能夠極大地豐富原來產品的銷售渠道,如湯臣倍健、康恩貝、無極限、魚躍醫療等保健品和健康器械品牌,不僅有自己的直銷網絡渠道,在淘寶、一號店、蘇寧等零售平臺與擁有品牌旗艦店。
(2)產品零售平臺化
在健康相關產品逐漸豐富的支持下,不少網絡平臺開始整合相關的健康產品進行統一銷售,如一號藥網主要銷售藥品、蘇寧紅孩子主要銷售母嬰用品、66健呼吸健康商城主要銷售呼吸類健康器械等等。在互聯網的促進下,消費者能夠在專業平臺購買到健康相關產品,更為方便快捷。
2、“健康+大數據”思維
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一方面,大數據的應用能夠促進醫療檢測設備的開發和醫藥的研發;另一方面,大數據的推廣還可以促進醫療和健康兩大產業的融合,使患者信息的收集更加專業化和普及化,能更好地監控消費者的健康數據。
(1)促進健康技術研發
以醫藥研發為例,一方面,大量、及時的健康數據反饋能夠幫助確定新藥研發的方向、提高藥物研發的效率、減少開發成本;另一方面,大數據的應用能夠讓企業能夠及時了解全國、乃至全球相關領域的藥物審批、使用情況,降低研發信息壁壘。
(2)進行居民健康監控
2015年,i-watch、google-glass、TalkBand B1、小米智能手環、三星Gear手表等智能穿戴設備風靡全球,這些設備能通過采集消費者身體相關的信息,并進行甄別和分析,反饋給消費者或醫療機構,對健康進行有效監控、預測和治療。
3、“健康+移動端”思維
在健康信息技術領域,被投資最多的當屬健康相關APP,這得益于手機及通信技術的進一步普及。以移動醫療為例,根據易觀智庫數據,中國2014年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到30.1億元,增速高達52%。在“健康+移動端”思維可以表現為兩個方向:健康APP市場的繁榮和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繁榮。
圖: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及預測
數據來源:易觀智庫《2015中國移動醫療市場專題研究報告》
(1)健康APP市場的繁榮
據統計,截止至2015年5月,國內醫療健康類APP數量達到3000款之多(數據來源:新康界),主要有幾下產品類型:其一是醫藥產品的電商平臺,如“掌上藥店”;其二是健康信息咨詢平臺,如“快速問醫生”、“好大夫在線”等;其三是健康知識普及平臺,“用藥助手”、“杏樹林”以及養生APP等;其四是醫療資源線上整合平臺,如“春雨醫生”、“丁香醫生”、“名醫主刀”等;其五是健康運動在線平臺,如“Nike+”、“咕咚運動”、“超級減肥王”等;其六是女性健康APP,如“美柚”、“大姨嗎”等。
(2)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繁榮
可穿戴設備雖然是小眾市場,但增長迅速,隨著可穿戴設備價值逐漸深化和挖掘,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前景也十分可觀。據調研,2022年可穿戴設備市場價值將達到168億美元,而2014年,這一數據僅為35億美元??纱┐髟O備主要有兩類:其一是監測類設備,如備受追捧的I-watch、Seeq等,可以搜集使用者的健康數據,并進行分析;其二是治療類設備,如Chrono Therapeutics的治療煙癮設備以及Omron Healthcare的止痛設備。
三、“群雄”逐鹿,看“投資商”如何玩轉市場?
毫無疑問,健康信息技術產業是近兩年健康產業乃至信息技術領域企業投資最多的方向之一,移動醫療、可穿戴設備、健康APP等新產品層出不窮。健康技術產業受到國內企業投資者的青睞,不僅傳統的醫療制造企業和醫療服務企業進行產業升級,互聯網企業和風投型企業也開始進軍健康信息技術產業,共同來掘金,形成了“群雄逐鹿”的格局。
1、制造型企業轉型
例如,蘋果作為電子產品制造企業,以及開發了HealthKit健康服務平臺,用于提供健康服務的應用相互之間及與最新的健康應用共享數據,并且還有ResearchKit、Apple Watch等醫療應用產品;無獨有偶,小米也開發了健康手環,并入股iHealth;海爾集團成立海爾智能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開啟海爾智能醫療戰略;三星電子與中國平安合作開發移動醫療平臺、與用友軟件合作建立醫療信息系統。
2、服務型企業升級
傳統的健康體檢、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務型企業不斷的進行產業升級,例如,慈銘體檢與就醫160達成戰略合作,為用戶提供便捷就醫、疾病檢查、健康檔案等服務,并建設慈銘健康管理云服務平臺;安康國賓也大力投入IT平臺建設,打造愛康國賓企業健康管理平臺,并開發了愛康國賓健康商城,打造健康產品和健康服務的電子商務平臺;通策醫療收購海駿科技,投資醫療信息管理系統以及醫療數據云服務平臺等領域。
3、互聯網企業拓展
專業的互聯網企業主動擁抱大健康產業,將業務領域拓展到健康產業,例如,京東方與中國平安共同構建智慧健康服務平臺;阿里巴巴投資醫藥電商中信21世紀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健康公司打造“處方電子化”平臺;騰訊打造微信健康云,并積極布局在線醫療,投資丁香園、掛號網等平臺;百度醫療開發百度醫生APP及“百度醫院直達號”、百度健康云;京東開發智能云健康、京東健康云;360攜國藥集團搭建藥品銷售平臺;微軟也開發了Microsoft Health微軟健康管理平臺以及智能手環產品Microsoft Band。
4、風投界資本亢奮
眾多知名PE/VC早就敏銳地嗅到了健康信息技術產業這塊蛋糕,紛紛加快布局。例如,紅杉資本投資大姨嗎(女性經期護理APP)、藍馳創投投資春雨掌上醫生、上海國際創投投資健一網、騰訊投資掛號網、貴陽朗瑪信息收購39健康網、Google Ventures投資Flatiron Health,此外,咕咚網、杏樹林、華大醫學、倍泰健康、康愛多等都獲得了投資。
四、“錢流”涌動,看“資本界”如何投資健康?
資本界的頻頻出手昭示著健康產業的春天已經來臨。而從投資領域來看,呈現的是“軟硬”兼顧態勢,即用于健康信息、健康管理的軟件平臺類以及用于智能穿戴等的硬件設備類兩大方向。
1、投資于軟件、平臺
主要包括:健康產品購物平臺、健康專業服務平臺以及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如健康產品購物平臺有:愛康國賓健康商城、一號藥網、快易捷第一藥品、宜太太女性健康用品銷售平臺等;健康專業服務平臺則有春雨掌聲醫生、名醫主刀、好大夫、掛號網、大姨嗎、咕咚網等;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則包括兩個方向,第一是健康數據管理,如微信健康云、HealthKit健康服務平臺、Microsoft Health微軟健康管理平臺、好大夫等,第二是健康數據查詢,如丁香園、藥智網等。
2、投資于硬件、設備
主要包括專業醫用醫療設備、專業健康保健器械、家用健康檢測設備、智能可穿戴設備等。其中,專業醫用醫療設備在鼓勵大型醫院使用國產設備的大背景下,迎來了新一輪機遇;專業健康保健器械則包括健身器械、美容儀器等;家用健康檢測設備包括血壓儀、血糖儀等,如九安醫療推出無線血壓測試儀、無線血糖測試儀和無線脂肪秤等產品;智能可穿戴設備則包括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