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經濟產業呈現“冰火兩重天”格局,傳統產業擴張的需求和速度放緩,企業們哀鴻遍野、從業者怨聲載道;而新產業新賽道呈現爆發式成長,產業投資熱情高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動能。伴隨我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相信這一趨勢將會持續下去,而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謀劃布局產業新賽道,將成為未來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抓手。
一、產業新賽道成為投資熱點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孕育興起,科技創新進入空前活躍期,顛覆性創新技術全面爆發,帶動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聯網、生命科技、新能源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加快孕育發展,同時數字化技術融入實體經濟帶動傳統產業深刻變革,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的產業新賽道,是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投資最活躍、最具增長潛力的產業領域,具有面向未來、場景賦能、數字驅動、爆發式增長等特征,其發展呈現從創業企業、瞪羚企業到獨角獸企業的成長路徑,發達地區已將培育獨角獸企業作為實現產業升級的核心抓手。
前些年,新零售、共享經濟、智能經濟等領域誕生了眾多產業新賽道;近兩年,以科技創新引領的未來產業成為城市角逐的主陣地。如上海發力腦機接口、生物安全、智能計算、量子計算、深海探采、高端膜材料等16個細分產業,打造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五大產業集群。
相比未來產業,產業新賽道更為寬泛,且已形成產業化發展勢頭。最新的《中國新賽道體系發展報告2023》指出,我國現有智慧物流、數字文創、互聯網醫療等25個主賽道,細分為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家庭等98個新賽道,其中包括新納入的腦機接口、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太空探索、虛擬數字人等新賽道。
二、產業新賽道的三類發展機會
關于產業新賽道,尚未有統一的界定,從投資、產業增長、獨角獸企業、地方經濟發展等視角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各地在布局產業新賽道方面的說法也大相徑庭,如濰坊提出圍繞元宇宙、工業母機、磁技術、航空航天、智能機器人等19個領域搶占未來產業新賽道。東灘智庫將之總結為三類發展機會。
1、新技術催生的新賽道
主要包括:數字經濟及其細分產業領域;新一代通信技術和下一代互聯網;打通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技術、設備、產品及商業模式;智能制造與協同制造及設備;綠色低碳、氣候友好的技術和產業;高端硬件和先進材料;生命科學與大健康;航空航天及太空、宇宙、海洋、極地可產業化的領域……
文化與科技、健康與科技等產業融合發展,成為誕生產業新賽道的重要領域。以前沿科技創業為核心,遵循技術+社會需求+市場前景的機制,可以發展智能康復設備、智能健康管理、可穿戴設備等智能健康科技產業;發展全媒體智能播控、智能文娛、智能體育等領域的技術和產品創新。
2、新制造催生的新賽道
全球制造業4.0時代的變革浪潮,也迎合了中國制造資源整合升級的發展趨勢,工業機器人、3D打印、工業互聯網等新制造技術,正在推動新制造時代的到來。除了發展新制造技術及應用,還要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促進制造產能整合和升級,積極融入全球新制造產業鏈。
利用傳感器、智能控制、工業芯片、通信模塊的集成創新技術,在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設備、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家用電器、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領域,以工業互聯網應用平臺可以促進采購、制造、物流、銷售、服務等節點在企業內外部全面協同,催生智能工廠、共享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
3、新服務催生的新賽道
我國正邁入以服務經濟為主導的新時代,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提升。發展新服務經濟,重點在于以“互聯網+服務業”的創新模式,推動服務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升級,聚焦市場潛力巨大的服務業領域,激活服務新業態和新模式。
比如順應電商細分、社交互動、線上線下融合的趨勢,發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社群電商等新型電商模式,以及無人超市、供應鏈服務等新零售業態;重構從田間到餐桌的餐飲產業鏈條,發展中央廚房、團餐配送等各類預制菜產業;基于健康醫療大數據和AI技術,發展AI+健康管理、醫學影像、輔助診療、疾病風險管理、藥物挖掘等新業態。
三、產業新賽道的區域布局策略
一般來說,產業新賽道根植于顛覆式創新技術,呈現爆發式增長、迭代式發展的特征,各地在布局時既要搶抓機遇又要因時因地制宜。從城市、城區、開發區到縣城,在布局產業新賽道方面都存在不少的機會,這時候盲目貪多不可取,布局可能被替代的技術也不可取,這一點在光伏產業已有較多例證。這里,我們總結了三種產業新賽道的布局策略。
1、價值投資的布局策略
即在產業新賽道的培育上做長期謀劃、長遠布局,主要瞄準有巨大市場前景的產業領域,聚焦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持續培育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小型研發創業企業等新研發群體,通過持續的政策、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投入和新場景的示范應用,逐步培育新賽道創新生態,獲得長期的價值回報。
典型案例如無錫的物聯網產業集群。2009年無錫建設感知中國中心,獲批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開啟了十余年的物聯網產業探索之路。如今無錫以智能傳感、車聯網、工業互聯網“一感兩網”為主攻方向,集聚的物聯網企業超4000家,涵蓋關聯芯片、感知設備、網絡通信、智能硬件、應用服務等全產業鏈條。
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這里面存在很多的產業新賽道和價值投資機會。
2、搶抓機遇的布局策略
這個主要適用于短期內爆發增長又有巨大市場前景的產業領域,比如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第三代半導體、低空經濟等。
蘇州下轄的張家港市瞄準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產業,搶抓半導體產業轉移“窗口期”,重點招引半導體照明(LED)、功率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旗艦型項目,支持華燦、晶臺、能華、鍇威特等領軍企業做大做強應用端,爭創國家火炬化合物半導體特色產業基地。
常州市搶抓新能源產業擴張機遇,布局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光伏三大產業, 2022年新能源產業產值超5000億元,投資熱度全國第一。在動力電池領域,常州引進波士頓電池、寧德時代、比亞迪、蜂巢能源,恩捷股份、貝特瑞、北汽新能源、星星充電等一批上下游企業,連續幾年實現產業倍增式發展。
深圳寶安區依托超大型航空樞紐和豐富的運營場景,搶抓低空經濟的發展風口,在低空經濟、空天技術產業加快布局,出臺多項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布局多個低空產業空間載體,形成了覆蓋無人機、飛行器制造、航空電子、衛星導航、飛行器材料、小型測試場地、軟件開發等的低空制造產業鏈。
3、場景培育的布局策略
應用場景為產業新賽道提供基礎環境,搭建未來產業技術應用場景,成為推動未來產業成長的關鍵驅動力。打造面向未來的城市、能源、交通、制造、健康等新場景,可以發揮場景創新的試驗場和牽引作用,集聚人才、資本、技術、政策等創新相關要素,推動顛覆性技術突破和產業化落地。
上海臨港新片區建設陸海空無人系統綜合示范區,包括無人駕駛封閉測試道路/封閉測試場和部分開放道路測試區、滴水湖無人船測試試驗場區、低空通航飛行空域,吸引了多家整車、交通裝備、人工智能企業入駐。國際氫能谷圍繞氫能產業鏈、服務鏈、場景鏈、創新鏈,打造氫能重卡、渣土車、通勤客車、氫能分布式供能、氫能樓宇等應用場景,實現場景帶動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杭州西湖區文三數字生活街區構建體驗式、沉浸式、互動式的新型消費場景,集聚氣味王國數字氣味展廳、網易MR數娛館、AR智能眼鏡、時客購24h智慧超市等數智產品體驗店,利用AR導覽系統體驗各類“AR+場景”消費新業態,以及“星空、煙花、許愿樹”等VR場景。元宇宙從概念到應用落地,促進了數字藏品、虛擬數字人、文旅元宇宙等產業新賽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