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8年,東灘智庫承接上海臨港浦江國際科技城B地塊功能產業研究課題,對浦江國際科技城發展戰略進行了梳理并保持了密切跟蹤。今天,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加速推進的大背景下,浦江高科技園這種城市近郊塊狀園區的發展模式,對長三角新經濟園區的發展應有很大借鑒。
上海臨港浦江高科技園兼具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國家級綜合保稅區功能,規劃面積10.7平方公里,是漕河涇開發區“一區一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重要承載區和閔行“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核心園區。
發展歷程:從出口加工區、科技園區、商務園區到微型城市
浦江高科技園采取公司化體制,其開發主體成立于2003年5月9日,原名上海漕河涇開發區高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浦江分公司,2004年12月核準更名為上海漕河涇開發區經濟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由上海市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控股。2017年6月,為適應新一輪發展,公司正式更名為上海臨港浦江國際科技城發展有限公司,主要承擔漕河涇開發區浦江高科技園的開發、建設、經營、管理和服務工作。
從發展歷程看,浦江國際科技城經歷了從出口加工區、科技園區到商務園區的過程,目前正在探索向浦江園區4.0邁進,打造產城共生的微型城市。
1.0階段:工業園區
· 漕河涇出口加工區
· 以計算機、新型電子元器件、通信及網絡設備為主的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
· 代表企業:英業達、英順達、英華達、英源達、美敦力、諾得卡、安凱等。
2.0階段:科技園區
· 先進制造產業基地
· 以科技研發、高科技產業制造和技術服務為主;
· 代表企業:3M、百事亞洲研發中心、GE、華測檢測等;思路迪、燃石醫療、之江生物等獨角獸企業。
3.0階段:商務園區
· 以浦江科技廣場為代表
· 以低密度商務總部辦公的產業地產開發運營為主;
· 代表企業:美敦力中國研發中心、中國人壽、中建鋼構、中船集團、劍橋科技、恒為科技等。
4.0階段:微型城市
· 定位微型城市試驗區
· 由“外源性增長”向“內生性增長”轉變,培育園區經濟發展動力源;
· 在科技創新時代,以科創為核心,打造浦江國際科技城的國際新標桿和區域影響力。
微型城市:構建人文生態、品質生活和創新產業融合的有機系統
遵循以人為本、三生融合的發展理念,實施微型城市筑造工程,構建浦江國際科技城城市有機系統。
生態方面:順應自然水系和立體建筑形成綠色生態體系,打造生態底色。生活方面:整合地面、地上及地下空間,打造高品質生活服務體系。產業方面:緊扣科研、科創、科教、科貿和科技五大功能,按彈性互補協同發展的原則搭建完善的產業設施體系。
1、層次升級的國際開放之城
浦江國際科技城起源于漕河涇出口加工區,是長三角對外開放的重要國際窗口之一。2018年5月底,國務院批準漕河涇出口加工區整合優化為漕河涇綜合保稅區,成為上海五大綜合保稅區之一,享有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所有的政策試點。漕河涇綜合保稅區距離上海市中心最近的綜合保稅區,占地0.9平方公里,已經形成了電子通訊設備制造為主,生物醫療、電子科技及保稅物流等配套的產業體系。
2、地位顯著的科創紐帶之城
上海科創版圖的重要樞紐。浦江國際科技城左擁G60科創走廊,右抱張江-臨港“南北科技創新走廊”,連接上海國際科創中心核心區-張江國際科學城,浦江國際科技城與G60科創走廊和南北科技創新走廊構筑長三角世界級科技創新版圖,浦江國際科技城將成為重要的科創樞紐。
鏈接:張江-臨港“南北科技創新走廊”
2018年7月,上海浦東發布《深入推進張江-臨港“雙區聯動”,打造浦東“南北科技創新走廊”的行動方案》。規劃打造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關鍵發展軸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極核和世界級科學基礎研究、科技創新策源地,高端產業發展和智能制造集聚區。力爭形成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等領域培育10家以上獨角獸企業。
3、快速崛起的近郊活力之城
國際化都市距離市中心最近的近郊活力區。地鐵8號線的重要站點,外環外距離市中心最近的區域,1小時輻射圈覆蓋上海市重點區域;距上海市中心僅30分鐘;距虹橋交通樞紐與浦東機場40分鐘左右。
國際級的生活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周邊分布有仁濟醫院、五官科醫院、上師大附中、惠林頓國際學校、家樂福購物中心、皇冠假日酒店、紅星美凱龍、萬科翡翠別墅、融創桃花源、保利茉莉公館等品牌生活配套。
產業生態:形成科研、科創、科教、科貿和科技五科聯動的產業系統
浦江科技城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依托,集生物醫藥、環保、新能源、汽車研發為主體,輔以生產性服務業聚集的產業導向,形成“141”產業發展格局,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在十三五期間,浦江科技城重點圍繞“先進制造”、“生命健康”、“文化創意”、“電子商務”、“檢驗檢測”等5+X的產業發展態勢進行產業布局和升級。目前在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環保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形成產業集聚優勢,擁有2600多家各類企業,其中外商投資企業181家、高新技術企業135家、上市企業50家。
未來,浦江科技城將緊緊圍繞“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高與新的發展戰略,聚焦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塑造涵蓋技術轉移、項目培育、企業孵化、企業加速和產業推進的“接力式”創新創業服務功能。
浦江國際科技城的主要產業及代表企業如下:
· 信息技術領域:英業達、英源達、英華達、英順達、諾德卡、杉德、新進電子、愷英網絡、恒為科技、中航三鑫、劍橋科技、維宏電子、萬達信息、泛微軟件、海鼎信息、七圣網絡、冠顯光電、弘人網絡、萬國數據、麥迪實信息、英順源科技等。
· 生命健康領域:英氏集團、美敦力、建中醫療、萊馥生命、普洛麥格、柯惠醫療、固耐寶齒科、云澤生物、銳翌生物、鹿明生物、銳植醫療、艾瑞德生物、思路迪、之江生物、燃石醫學、埃提斯生物等。
· 能源環保領域:上海航天電源、東方延華節能、順勒太陽能、艾伏新能源、鉑睿新能源、大族新能源、神州新能源、濠昇新能源、誠松新能源、臣開電氣、碧晨國中能源、先牧環境、歐通電氣、旭和環境、華乘電氣等。
· 先進制造領域:GE、3M、ITW、海得控制、大郡動力、微松自動化、愛登堡電梯、斯派莎克、東風科技、中船重工、中建鋼構、安凱精密金屬零件等。
· 保稅物流與貿易:擎忱國際貿易、諾德卡電子貿易、即時通物流、義緣物流、里海供應鏈等。
功能載體:通過靈活的產業地產模式,搭建系統化的產業設施體系
上海臨港浦江國際科技城發展有限公司作為臨港集團的二級公司,承擔浦江國際科技城的開發、建設、經營、管理和服務工作,兼具市場靈活操作、政府機制協同等優勢。
采用土地出讓、定制開發、舊廠改造、物業租售等模式,搭建系統化的產業設施體系。以科研、科創、科技、科教、科貿功能為紐帶,推動綜合保稅區、先進制造業基地、東方智媒城、移動互聯網產業基地、國際生命健康城、浦江科技廣場、科創走廊、浦江鎮片區等各個片區有機聯動。B地塊目前處于規劃建設中,未來將承擔更多產業可能。
1、浦江科技廣場
項目定位于低密度研發辦公樓,總建筑面積近40萬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坐擁5萬平方米的中央花園。項目主要承載商務、辦公、研發功能,面向跨國公司、電子信息產業、研發中心、醫療產業等高科技企業。入駐企業有美敦力中國研發中心、愷英網絡、中國人壽、中建鋼構、中船集團、恒為科技、劍橋科技等。
2、863軟件產業孵化基地
項目規劃占地520畝,總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是一個低容積率、低建筑密度、高綠地率的生態園區。項目于2006年開園并投入使用,2011年9月經科技部復核調整為“國家現代服務業軟件產業化基地”。入駐企業有上海通用識別研究所、萬達信息、杉德集團、海鼎信息、愛易優、歷善信息、銳馳科技等。
3、浦江智谷商務園
項目總規劃面積約303畝,建筑面積約24萬平方米,容積率1.2,綠化率達45%。項目是生態型園區的典范之作,建立生態走廊,包括人工湖、濱水林地景觀、結構緊密的林地,在建筑上采用了10種節能技術。入駐企業有先牧環境、震旦家具、哇哈哈、永千建筑科技、特金信息、泛微軟件、華夏源細胞、碩道信息、友康信息、碧晨國中能源等。
4、上海奇亞特中心
項目是上海奇士打造的“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集群”四位一體的孵化基地,共有四個基地,總建筑面積20余萬平方米,入駐企業涵蓋移動互聯網、通信網、廣電網、物聯網、仿真測試系統、應用軟件、云計算、衛星導航、新型顯示、電子商務、文化傳媒等。入駐企業有歐通電氣、嘉柏利通、焙特美、英柏檢測、丹鑫機械、翼芯紅外等。
5、移動互聯網產業基地
項目總建筑面積約26萬平方米,地上面積約18.5萬平方米。項目以“移動+互聯網”為主題,基于園區信息技術等產業基礎和科創中心建設契機,結合當前人工智能、先進制造等熱點產業領域,重點發展移動應用平臺、軟件開發技術、移動終端產品研發設計等產業領域。
6、浦江科技綠洲
項目總占地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內設4萬平方米人工湖。一期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產品形態包括總部獨棟及研發寫字樓,環湖的總部獨棟內,路面與建筑首層標高抬高2.5米,形成景觀式下沉庭院親水平臺。
7、國際生命健康城
項目定位于生命健康產業領域的生產、研發、辦公等功能,以“科技、生命、健康”為主題,建設全國一流的集醫學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醫學專科治療、醫療技術研發于一體的產業鏈閉合平臺。項目規劃占地408畝,一期約5萬平方米,二期A區約13萬平方米,B區約18萬平方米。
8、東方智媒城
項目由上海臨港與東方明珠聯合打造,規劃面積約27公頃,建筑面積57萬平方米,通過提供軟硬結合的超級供應共享平臺,吸引包括內容創作傳播企業、智能終端生產企業、技術研發應用企業等在內的智慧媒體上下游企業資源,共同催化文化傳媒行業的發展,打造智慧媒體產業生態。
除了以上介紹的專業園區項目,還有浦江智地精品商務園、愛登堡科技產業園、旭和環保產業園等功能載體。以上產業載體中5、6、7、8尚處于建設中,有的完成了一期工程,再加上待開發的B地塊(1.6平方公里),未來浦江國際科技城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