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健康”是近幾年健康產業乃至信息技術領域企業投資最多的方向之一,遠程醫療、移動醫療、健康APP等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也有較好表現。“互聯網+大健康”,并不是簡單的線上線下的取代或沖擊,而是一片新的創新和價值藍海。在東灘顧問看來,“互聯網+大健康”至少包括三個層面:以健康管理為主的健康O2O服務、以遠程醫療服務為主的互聯網醫療以及醫療健康大數據的開發和利用,“互聯網+大健康”的發展將為現有的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的醫療健康體系帶來從內到外的全新改變,將讓城市健康服務網絡更加便利、高效、智能。
一、群雄逐鹿“互聯網+大健康”市場
1、制造型企業轉型
蘋果公司作為電子產品制造企業,開發了HealthKit健康服務平臺,用于提供健康服務的應用相互之間及與最新的健康應用共享數據,還有ResearchKit、Apple Watch等醫療應用產品;無獨有偶,小米也開發了健康手環,并入股iHealth;海爾集團成立海爾智能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開啟海爾智能醫療戰略;三星電子與中國平安合作開發移動醫療平臺、與用友軟件合作建立醫療信息系統。
2、服務型企業升級
傳統的健康體檢、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務型企業不斷的進行產業升級,例如,慈銘體檢與就醫160達成戰略合作,為用戶提供便捷就醫、疾病檢查、健康檔案等服務,并建設慈銘健康管理云服務平臺;愛康國賓也大力投入IT平臺建設,打造愛康國賓企業健康管理平臺,并開發了愛康國賓健康商城,打造健康產品和健康服務的電子商務平臺;通策醫療收購海駿科技,投資醫療信息系統及云服務平臺等領域。
3、互聯網企業拓展
專業的互聯網企業主動擁抱大健康產業,將業務領域拓展到健康產業,例如,京東方與中國平安共同構建智慧健康服務平臺;阿里巴巴投資醫藥電商中信21世紀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健康公司打造“處方電子化”平臺;騰訊打造微信健康云,并積極布局在線醫療,投資丁香園、掛號網等平臺;百度醫療開發百度醫生APP及“百度醫院直達號”、百度健康云;京東開發智能云健康、京東健康云;360攜國藥集團搭建藥品銷售平臺。
4、風投界資本亢奮
眾多知名PE/VC早就敏銳地嗅到了健康信息技術產業這塊蛋糕,紛紛加快布局。例如,紅杉資本投資大姨嗎(女性經期護理APP)、藍馳創投投資春雨掌上醫生、上海國際創投投資健一網、騰訊投資掛號網、貴陽朗瑪信息收購39健康網、Google Ventures投資Flatiron Health,此外,咕咚網、杏樹林、華大醫學、倍泰健康、康愛多等都獲得了投資。
二、健康O2O服務定位于消費型醫療健康
1、健康休閑O2O模式
上門按摩、上門美容、上門美甲......似乎在一夜之間占據了城市的各個廣告屏幕,曾經必須走出小區或者前往商場才能享受的到的健康服務,如今只要打開一款APP,下個訂單,就可以在自己家獲得。以理大師(中式按摩)、容么么(生活美容)、河貍家(美容美妝)為代表的生活健康類O2O服務,不僅預示著一種新的生活和商業模式的轉變,同時也在改變許多人的生活。
2、健康工具助手模式
主要通過“工具”+“社區”+“電商”模式打造商業閉環。美柚APP是目前國內女性垂直領域首個過一億用戶的超級健康工具助手產品,通過“工具”+“社區”+“電商”打造商業閉環,以經期管理為主,同時提供備孕、懷孕、辣媽資訊的應用,覆蓋人群20-39歲之間,提供包括經期管理、孕期服務、社區交流、電商購物等服務,滿足女性用戶的生理安全感、社交、求知、歸屬感的需求。
3、醫美O2O模式
醫美O2O主要采取在線交流與咨詢服務平臺發展模式。國內醫美APP發展主要是利用互聯網平臺解決市場痛點,以提供供方的資質、咨詢服務信息和需方的體驗信息為主,以網友之間的分享交流,從而消除消費者疑慮,典型代表如新氧、更美、悅美、美黛拉。
4、醫藥O2O模式
現今活躍的醫藥O2O平臺大致分為兩種類型:其一是自營型,自建門店、技術、運營、配送,抗大旗者是叮當快藥、快方送藥;其二是平臺型,作為流量入口吸引C端用戶,然后基于地理位置分配給合作的藥店,如美團點評、阿里健康、餓了么、京東到家等,一般都有共享的配送員。
三、互聯網醫療不斷顛覆傳統醫療服務產業
互聯網醫療的早期模式是遠程醫療,中日友好醫院較早開展了遠程醫療探索,通過遠程醫療信息管理平臺,統一管理與應用基于軟視頻的遠程會診、高清視頻終端會診、3D手術遠程直播和遠程教育培訓等系統。目前,中日友好醫院已和全國2000多家醫療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通過其遠程醫療協作網開展了臨床會診、影響會診、病理會診、教學培訓、手術教學、多學科病歷討論、查房等多個遠程醫療活動。
近年來,在新醫改、分級診療、健康大數據等多維因素驅動下,互聯網巨頭、科技企業和移動醫療服務商紛紛切入互聯網醫療市場,在移動互聯網技術與醫療服務加速融合下,醫院、醫生、醫藥、患者之間的供需關系正在重構,醫療服務市場空間得到了較大的釋放。
表:代表性互聯網醫院盤點(部分)
目前,我國互聯網醫療產業發展正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行業發展將不斷涌出眾多細分模式。互聯網醫療以城市醫聯體、跨區域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等形式推動地區醫聯體建設,并促進區域醫療資源以患者精準匹配輸送、醫患實時交流與信息互通、大型醫院技術能力的下沉,實現區域醫療機構品牌共享、患者資源與醫生資源的共享。隨著一系列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出現和市場的擴大,互聯網顛覆醫療服務產業的進程將不斷加速。
四、健康醫療大數據賦能城市健康體系

我國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現在尚處于第一、第二階段,在未來,醫療大數據的機制不僅僅是為醫生、醫院、藥企服務,而是每一個人用數據來全方位關注我們的身心健康,市場潛力巨大。據《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數據顯示:健康醫療數據量每年增速達48%以上,是增速最快的行業之一。健康醫療大數據的終極應用是醫療AI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健康管理、醫學影像、輔助診療、疾病風險管理、醫療支付、藥物挖掘、輔助醫學研究、醫院管理等領域。
健康管理——主要針對個體消費者、保險機構、藥物研發機構等,以來源于檢測設備、APP、體檢中心等的健康大數據,提供基因類疾病預防、日常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等服務。提供日常健康管理的公司有AIRDOC、妙健康、萬靈云,做基因測序的有華大基因、貝瑞和康、艾德生物等,做慢病管理的有糖醫生、37健康等。
醫學影像——以三維重建、病灶識別與標注、靶區自動勾畫與自適應放療為服務重點,商業模式主要以影像識別與處理軟件為主,通過CFDA檢測后,向產業鏈上下游擴張。目前肺部、眼底兩大類AI影像技術發展較快,涉及肺部疾病的AI影像企業有聯影、推想、深睿、依圖、科大訊飛等,眼底影像企業有體素科技、Airdoc、健培、愛爾眼科等。
輔助診療——以醫療大數據輔助診療、醫療機器人為服務重點,商業模式主要以與醫院、基因公司、CRO公司、移動醫療公司開展戰略合作方式展開。目前國內已有多家醫療大數據診療服務公司和醫療機器人公司,如惠美醫療、思派、天智航。
藥物挖掘——以新藥研發、藥物篩選、跟蹤研究為服務重點,商業模式主要為在診療方面垂直縱深發展,如腫瘤早期篩查、個性化藥物診斷和新藥研發領域。目前國內有多家公司提供藥物挖掘服務,如思路迪、瑞博生物、吉凱基因。
醫學研究——以線上科研平臺、醫療數據分析、生物信息分析為服務重點。商業模式主要通過科研合作換取模型訓練數據,目前全國已有多家人工智能公司建立輔助醫學研究平臺,如推想科技、基因港、雋永生物。
疾病風險管理——通過對互聯網搜索、社交、LBS等數據,結合疾病、環境數據,采用機械學習和群智等技術,開展監測、傳播動力學研究和風險評估,對公共流行疾病提前預警。百度通過醫療檢索數據建立流感預測模型,輔助公共衛生管理部門預測流感在各流行區域間傳播時空路線和規律。
醫療支付——醫療控費方面,與醫院合作共建智能監控第三方服務平臺,防治醫保欺詐和濫用,平衡醫療效用和支出。商保開發方面,與健康管理公司、醫院等數據共享,開發補充性、重大疾病等醫療保險,前置介入醫保管理、受眾診療行為等,降低受眾未來患病概率。典型服務公司如國新健康、大特保等。
從未來發展看,互聯網+大健康的發展,將整合線上線下醫療服務機構數據信息,并滲透到城市醫療服務體系中的每個環節,改變政府、藥企、醫療機構、患者、保險公司、第三方健康管理機構等參與主體的市場行為,引領醫療服務體系進入數據化智能互聯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