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都在積極推進市場化的養老服務發展,地產企業、保險企業還有很多實業公司,紛紛試水養老地產,開發養老產業化的商機,包括老年用品、老年食品、老年教育、老年旅游等。成功者有之,失敗者有之,養老產業是否有金礦也有了一些質疑的聲音。到底養老產業有沒有金礦,如何挖掘這些金礦,還需要靜下心來做系統的分析。
一、養老產業到爆發時點了嗎?
按照國際通行的標準,一個國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超過10%和7%,這個國家就達到人口老齡化。2000年,我國已經達到國際上一般認為的7%的老齡化標志線。
進入新世紀以來,關于養老產業商機的探討就不絕于耳,主要的依據無外乎這樣幾個,一個是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一個是老年人多元化消費的發展,一個是養老消費觀念的變化。2007年、2010年、2016年前后,處于對產業進入時點的預估以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的熱情,我國資本方對養老產業的投融資出現了幾次高潮。但每次高潮之后,養老產業投資熱情都有所下降,除了泰康人壽這樣執著發展泰康之家的,很多企業都是邊觀察邊投資,就其原因主要是有效市場不足。
日本全面的養老服務體系
從頂層設計上看,2013年以來,僅中央及各部委出臺的養老產業扶持政策就多達40余項,涉及土地、資金、人才、醫養、保險等多方面。對養老產業涉及的土地問題、金融問題、監管問題、服務層次和深度問題、適老產品推廣和應用問題、養老服務人員問題、養老企業品牌營造問題等,已逐步有了一些規范的管理辦法。
從主流人群上看,目前“50后”的老人群體占多數,“未富先老”特征突出;隨著“60后”“70后”進入老年,他們作為改革開放之后獲益最大的群體,“邊富邊老”,慢病比例高,養老服務需求更強烈。據測算,到2025年前后,中國中等收入老年人群將海量增加,將占到全部老年人口的6成以上,養老需求和支付能力前所未有,養老產業勢必蓬勃發展。
當然,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一二線城市的老年人群基數大,高知、高干、高收入“三高”老年群體的比例高,在養老消費觀念上也更加開放,容易接受社會化養老、老年教育、老年旅游等服務產品,養老產業市場將率先爆發。
二、養老產業向多元化發展
1、養老產業:養老服務業+養老地產
養老服務業產業內涵
2、剛需養老市場與非剛需的活力養老市場
一種視角是區分為剛需養老市場和非剛需的活力養老市場。我國人口老齡化同時伴隨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少子化等問題,中國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達到70%,對老年護理院、養老機構和居家照料護理等存在剛性需求。老年用品中的助聽、助行、康復、護理器材等市場呈現巨大的剛性有效需求,老年護理院、養老機構和居家照料護理等服務成為養老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領域。
除了剛需市場之外,面向非剛需的活力老年群體,一方面從緩解國家老齡化壓力背景下,以延緩衰老與疾病發生為目的的健康管理服務將成為新興市場空間,并延伸出專業體檢、健康大數據管理、老年慢性病康復、抗衰老等一系列市場機會;另一方面,面向活力老年群體的精神文化服務與產品提供,將更加的專業化與體系化,在大眾消費領域將獨樹一幟,形成針對老年群體的文化消費場所及精神消費產品,如適老化健身房、旅居養老、老年化妝品等細分市場機會等。
三、家庭養老向社區化發展
“老有所養”最基本要考慮的是生活居住的問題。我國的養老方式主要有三種: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是以家庭為單位對老人進行贍養,滿足老年人的生活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機構養老是老人到養老院、養老公寓、養老社區等機構進行養老;社區養老則是以居家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
我國目前推行的是“9073”的養老模式,即老齡人口90%居家養老、7%社區養老、3%機構養老。隨著老齡化加劇、家庭平均子女數量減少,同時受代際生活習慣及老年人對自身生活水平要求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受教育程度高、退休金多的中高收入老年人,開始愿意嘗試且逐漸接受現代養老模式,預計未來居家養老比率將有所下降,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比率將有所上升。
1、嵌入式養老社區
在住宅小區規劃中倡導混合居住理念,規劃一部分老年住所,導入養老服務功能。萬科集團通過“嘉園-社區嵌入式長者照料中心”、“怡園-城市養老服務綜合體(城市全托中心)”和“隨園-持續照料中心(適老化長者公寓)”三位一體模式的打造,現已逐漸布局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青島等一線、二線城市,進一步鞏固在養老產業內已經形成的幸福家、智匯坊、橡樹匯、隨園嘉樹等社區養老服務品牌。
2、規模化養老社區
美國主流養老社區為大型化持續照護社區,主流投資商為REITs,追求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率。國內已有不少成功運作的大型養老社區品牌,如親和源、太陽城、泰康之家等。除了房地產企業,泰康、太平、國壽、太保、合眾等保險公司已成為養老社區的投資主力,將養老地產、養老保險與健康管理服務相結合,未來將形成規模化布局+高品質運營養老社區。
3、旅居式養老社區
通過挖掘當地與養老服務相關的資源,例如生態資源(山水、湖泊、大海、森林等)、健康資源(溫泉資源、中醫藥資源)、文化資源(長壽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養生文化等)等,通過對這些資源在養老社區中的利用,形成了生態養老、文化養老、養生養老等主題性的旅居式養老社區。典型項目如烏鎮雅園、恒大養生谷等。
四、多樣化的“養老+”服務基地
1、智慧養老服務平臺
每個地方都應該建立一個智慧養老服務平臺,讓智能科技賦能養老服務和老齡管理工作。搭建老年信息服務中心,著眼于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信息服務等需求,借助可穿戴設備、智能化設施,收集老年人健康指標(心率、血壓、運動、睡眠等)進行后臺大數據分析,為老年人群提供健康信息咨詢,同時實現老年人跟蹤定位、緊急情況識別和自動報警呼救等功能。
2、老年產品商貿平臺
老年產品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從中可以挖掘很多商機。例如梳理地方特色的老年產品、用品、食品等,打造老年用品專業市場或商業綜合體,促進老年產品的集聚化集約化發展,服務于本地區老年市場同時輸送至全國市場。如果本地有養老產業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也可以此為依托,打造集研發設計、信息咨詢、商貿流通、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為一體的老年產品商貿平臺。
3、養老產業孵化平臺
4、養老人才培訓平臺
結合日本養老服務人員配比,我國現存千萬級的養老護理人才缺口,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打造養老護理服務、老年醫學、中醫藥學、養生食品等領域的研究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在培訓平臺搭建中,可以引入國際知名的養老護理培訓機構或者成立專業養老護理培訓學校,構建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及輔助培訓相互促進的養老人才培育體系,注重養老護理人才培育和人才輸出,打造區域養老品牌。
5、老年文化教育平臺
從傳統的“養老”變為“享老”,其中之一就是發展老年文化教育產業。在積極發展滿足“老有所學”的老年大學的同時,充分利用老年人的知識和經驗,開設針對青年人成長的培訓講座,培養知識型市民,建設知識型城市。讓知識老人在休閑養老的同時,將自己多年的經驗以及積累的知識以低償或無償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年輕的學生在接受豐富知識的同時也給老人帶來了清新而充實的生活。
6、老年休閑旅游平臺
一方面,滿足老年旅游市場,在旅游資源、旅游設施、旅游服務方面進行重新組合,打造適合老年人的旅游產品,包括健身養生旅游產品、游覽娛樂型旅游產品、社區旅游產品、老年生態旅游產品以及知識型旅游產品等。另一方面,老年休閑旅游是破解旅游淡季的重要市場,在旅游度假區中要策劃一定的老年旅游和療養中心項目來滿足這一細分市場,供老年人在旅游淡季的時候以優惠價格長期入住。
養老服務產業具有覆蓋面廣、產業鏈長、社會經濟發展利益俱佳等特點,同時也是提升社會綜合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藏著豐富的產業發展機會,是未來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地方政府應在遵循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并行發展的基礎上,在多元化養老服務、社區化養老和“養老+”服務平臺積極作為,促進養老服務新型產業集群的發展,努力建設養老服務產業示范城市。